节后国内豆粕现货市场逐步回落。因外盘涨势减弱且国内基本面消息匮乏,同时业内对政策调整的担忧心理越来越重,市场观望气氛浓重,为刺激成交、锁定利润,油厂纷纷让利促销。目前东北豆粕主流销售价格集中在3170-3400元/吨,主要沿海地区粕价正逐渐向3450-3550元/吨回归。不过需方谨慎策略不改,近期购销维持清淡。由于央行意外加息,料对近期金融及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产生不利影响,短期豆粕现货市场料继续盘整、蓄势,价格的调整周期和空间可能扩展,不过长期趋势看好预期不变。下面对目前市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首次,近期国家调控政策对期现市场交投心理、资金及供需结构均产生较大影响,因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再度引起市场关注。国庆之后国家为抑制通胀,政策调控力度明显加强。先是通过上调存贷款利率和部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流动性,抑制物价的上涨速度。然后向油脂市场投放国家储备,增加供应量,改变市场供需格局。由此不难看出,为控制CPI涨幅,国家的调控态度十分坚决。那么在人民生活指数中占有重要比例的猪肉价格很可能也会面临调控的风险。目前来看,调控可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向市场投放国储冻肉,通过增加供应来抑制价格上涨;二、降低养殖成本,调控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令猪肉价格理性回落。因担心国家下一步或将拍卖国储大豆并可能调控生猪市场,业内对政策风险的忧虑再度升温。所以,近期应多关注国家在政策上的选择,以及具体措施何时出台。如果力度强硬,甚至可能成为趋势转折。
其次,成本及利润仍是油厂调整报价的重要参考。目前国内油厂压榨利润差异明显,国产大豆利润率较低,个别厂家仅能维持收支平衡。根据估算,现在黑龙江地区油厂豆粕出厂成本基本在3100-3180元/吨之间;不过压榨进口大豆的利润则十分可观,以当前油厂大豆进口大豆库存价格3900-3950元/吨、四级豆油销售价格8800-8900元/吨推算,当前豆粕出厂成本价格约在3060-3150元/吨之间,单吨销售利润已达到300-400元。不过现在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已攀升至4160-4200元/吨,盘面对应未来进口成本约合4300-4350元/吨,假设油价维稳,对应的豆粕理论出厂成本将达到3600附近,且从趋势上看成本仍有继续上涨的可能和空间。随着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不断提升,利润空间被压缩油厂挺价意愿将逐渐转强。所以,在后市不出现意外利空消息打压的情况下,成本上涨或将逐渐推升市场价格空间。
再次,油厂价格策略的调整。近段时间,因库存及销售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油厂报价策略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其中福建、广东部分厂家库存较多,销售积极,价格策略比较灵活,目前最低成交价格已调整至3500一线。其余地区如山东、江浙油厂待执行合同较多,自身压力暂时有限,同时为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并掩护贸易商出货,油厂挺价意愿相对较强,多数厂家报价仍维持在3550元/吨附近。目前沿海油厂压榨利润十分丰厚,为刺激成交、锁定利润,规避未来价格波动风险,厂家存在降价促销的空间和可能。所以说,目前油厂价格策略如何调整十分关键,如厂家放弃挺价而追求成交,则价格回调幅度和空间可能扩大。
另外,美豆走势仍是油厂调整价格的重要参考。在美国产量几成定局的情况下,目前南美天气及美豆需求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巴西部分大豆主产区降雨,将对投机资金推涨信心造成一定打击。不过,当前美豆和玉米的比价仍不占优,为保持来年的播种面积,美豆仍会获得来自于玉米市场的溢出性提振,加之业内对新年度供应仍将吃紧的担忧不减,需求强劲仍会推升价格,外盘仍处于上升趋势中。不过尽管长期基本面依然看涨,但短期内因缺少新利多题材支撑,农产品期货正受控于金融市场变化。如近期美元指数止跌反弹、中国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等,均对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不利。在目前美豆冲高的关键时刻,这无疑增加了市场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