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大豆主产区新粮继续少量上市,收购地区也有所增多,但目前句新豆批量上市还有段时间,因此市场购销活动仍然并不活跃,整体继续处于“新陈交替”的过渡时期。不过随着新豆上市量的逐渐增大,市场季节性的供应压力也随之进一步体现,供需双方的观望情绪较之前两周有明显增加,对抑制市场购销节奏以及豆价走势产生显著影响。与此同时,目前市场实质性的影响因素匮乏,除积极性的供应压力主导行情之外,难以找到具有支撑性的利好消息,也令大豆市场价格呈稳中偏弱趋势。
近几日黑龙江新豆上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除齐齐哈尔、绥化等地最早上市外,黑河、哈尔滨、佳木斯以及牡丹江局部地区早熟品种也陆续进入市场,不过数量仍然十分稀少,成交并不活跃。但上述几个地区已经形成了新的收购格局及价格,基本上代表了需方对初期市场行情的判断,也成为新粮集中上市期间价格走势的缩影。根据此前各地新豆收购价格看,基本上均呈高开态势,因其承接陈豆价格保持在3700元/吨附近甚至更高。但市场终究没能逃脱以往规律,随着产区上市量的逐渐加大,新豆价格开始承压回落。自周一开始,黑龙江各地新豆收购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绥化海北地区新豆收购价格为3600元/吨,跌40-60元/吨,拜泉过4.0筛清粮收购价格3600元/吨,最高跌幅100元/吨。北安商品豆毛粮收购价格3600元/吨,跌40元/吨左右。目前总体上市量仍比较有限,除绥化、齐齐哈尔以及黑河等地购销相对活跃外,其余地区均十分清淡。而大部分产区油厂尚未介入新粮收购,报价继续持稳,同时仍然保持较低的开机水平。
实际上,目前市场仍处于作物“新陈交替”的过渡时期,观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大豆价格的阶段性走势。从近期产区粮商的收购心态看,对新粮上市初期的行情并不持乐观态度,更多人认为依然会出现高开低走的趋势。目前看,高开的可能性已经有所体现。而笔者认为随后价格低走的可能性同样很大,主要原因仍是季节性的供应压力使然,特别是面临今年国内外大豆产量均有明显增幅的局面。同时,笔者认为大豆价格走弱幅度将比较有限。一方面,出于对今年国储托市收购的预期,将令产区农民更加惜售手中大豆,从而增加市场收购压力。另一方面,预计10月份国内进口大豆成本高居3800元/吨以上,也将对国产大豆价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短期来看,供需基本面上的压力正在逐渐放大,而又难以找到实质性的支撑因素,大豆价格的走弱趋势恐难以避免。不过,暂时仍不必过于担心新粮价格大幅回落,受国储托市收购政策预期的潜在支撑,以及农民惜售心理的抑制,下滑空间料将有限。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国储大豆处境比较微妙,抛储与收购的可能性共同存在,也令后期行情存在许多变数。。根据了解截止到10年4月末第二轮临储收购结束,国家临时存储大豆库存已达514万吨,期间在09年7月份至10月份之间曾首次进行拍卖,但由于当时价格过高无法得到市场认可最后只有极少量成交。目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10/11年度国家将继续走托市收购政策路线,但在此之前大家较为担忧国储库存是否存在释放的需求。一方面,库中大豆最早可追溯至08年,根据三年的保存期限来看,这批大豆有很大可能将投向市场。另一方面,目前黑龙江各地粮库仓容基本已经爆满,若延续收储势必将腾出一部分库存。由此来看,后期国家政策的变化将十分关键,国储库存一收一放间势必影响大豆价格的整体走势。笔者认为,出于今年全球大豆供应压力显著,以及保护国内农民种植利益的考虑,国家继续维持托市收购政策的可能较大,这将为后市大豆价格提供有力支撑。不过在此之前的抛储行为或将为现货市场带来短暂压力,但需要关注库存轮换的方式以及价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