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观点:尽管经济忧虑导致价格下跌,但WTI月间价差变化显示现货市场趋紧
自从5月份多头大幅减仓之后,1到60个月原油价差回升了近10美元/桶,7月中旬达到-8至-10美元/桶。本周原油价格从80.25美元下跌到75.39美元,月间价差仍回升了0.11美元/桶。
美国在7月间原油库存增加了2350万桶,远高于正常的季节性增加640万桶,而原油月间价差的变化却反映现货趋紧,原因在于浮动存储减少到了18个月以来的低点。
现阶段:9月份原油月间价差再次拉开,扩大至1.5至1.7美元,而WTI相对于Brent贴水达到3美元以上,显示了市场对于美国油品库存高企的担忧。
高盛观点:尽管陆上库存在增加,但浮动存储不断减少,显示原油存在供应缺口
最近的船运商报告显示,6到7月间全球浮动原油存储量减少了4000到4500万桶,达到18个月以来的最低。IEA估计6到7月间陆上原油增加了2100万桶,即使是保守估计,浮动存储的减少量也足以抵消陆上原油的增加。因此,我们认为6到7月间,包括陆地和海上的全球原油总库存呈现季节性下降,需求高出供应大概60万桶/天。
原油浮动存储的减少和伊朗有密切关系,从3月初开始到7月,伊朗大概累积了5000万桶浮动存储,而最近几个月却一直在减少。
在过去的两个月,我们认为存在供应缺口,而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浮动存储已经减少到18个月以来的最低值,接下来将会是陆上库存的减少。
现阶段:浮动存储在最近三周增了近1000万桶,但仍处于4000万桶的低位,而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已经连续两周有百万桶以上的降幅,库欣库存连续7周下降,从库存的变化来看,基本符合高盛的预估。
高盛观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政策调整使原油下行风险在增加
我们仍认为原油价格在今年会达到85~95美元/桶。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已经影响到原油进口,7月份进口量大幅下滑很明显说明了这一点。对于美国经济,我们已经将其2011年的GDP增速从2.5%下调到了1.9%。我们仍然认为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国的经济政策将趋于宽松,而美联储将重新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但中美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原油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和非OECD国家仍然是原油需求增长的驱动力量,而OECD国家需求持稳。中国7月份原油进口的减少,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我们认为这只是短期的去库存,而且7月份作为中国第二大原油进口基地的大连港发生油库爆炸,也影响了原油进口。
现阶段:尽管7月份中国原油进口大幅减少,但8月份又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个别月份进口的变动无法说明中国能源需求在减少。从宏观政策来看,美国将采取更加宽松的经济政策,而中国由于通胀压力、房地产调控等,可能会逐渐收紧,总体来看,对原油的影响仍为负面,因为OECD国家原油需求较为稳定,而新兴市场的需求是最近以及此后能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量。
混沌投资 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