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公布的强劲的经济基本面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开始出现过热迹象,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欧洲则继续深陷以希腊为首的PIGS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泥潭。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复苏,以美国对高盛展开次贷衍生品欺诈为契机,美国正逐步着手拟议中的金融改革方案,以及货币刺激退出方案。而4月中旬中国过热的经济数据,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新政,以及5月初的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中国宏观经济过热已经引起重视,宏观经济收缩迫在眉睫。表现在资产市场上,就是美国股票指数上涨1.3%,而中国股指暴跌8%,房地产股票更是下跌了20-30%。那么,中国的宏观调控影响如何?美国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的复苏和补库行为,是不是已经临近尾声?本轮价格回调会有多大幅度呢?
首先,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主要的矛盾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国内外货币政策调整的不平衡性,以及美中两国摩擦的不确定性。4月份美中两国摩擦有所缓和,但目前经济的不平衡性越加突出,即中国过热、美国正好、欧洲过冷。作为本轮全球危机的领头羊,中国宏观政策逐步收紧,尤其是房地产新政的打压力度空前,房屋销售量立即大幅下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3-6个月房地产将趋于低迷,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可能会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也为金属消费以及经济持续增长投下了阴影。
其次,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部分数据令人担忧。4月份公布的数据中,PMI指数和汽车销售数据无论环比还是同比都极其亮丽。其中,3月中国PMI指数和美国的PMI指数环比大幅走高,4月美国的PMI指数为60.4,环比上升0.8个点,创下04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4月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7.3,为2007年8月以来最高,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7.5 ,高于3月的56.6,为2006年6月以来最高。但是美国4月份库存指数自09年10月份以来首次下降,并且美国第一季度GDP数据低于预期,可能预示着美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补库行为正在趋于结束。
第三,美元再次对欧元大幅升值,其他货币变化不大。4月由于欧元区希腊债务危机再次升级,援助资金从300亿美元上升至400亿美元,最新数据表明可能需要1200亿美元,加大了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复苏以及潜在债务规模的疑虑,投机做空欧元再创新高。据CFTC统计,欧元做空的净头再创新高。欧元目前是唯一能挑战美元的货币,一旦欧元区崩溃,美元将会大幅贬值。表现在形态上,美元指数处于2001年以来的下降三角形形态之中,在有效突破该下降压力线之前美元趋势都不太明朗。总体来说,维持美元可能正在形成一个历史性的大底的判断,而且4月的经济数据加深了这种判断的信心。
第四,美国的补库行为可能趋于尾声。考虑到从去年10月开始以来,美国的制造业库存数据显示库存在持续增加,已经过去了近6个月时间,加上中国自09年12月到09年5月补库的时间也就在半年左右,美国的补库行为可能正在接近尾声。这在ISM制造业指数上开始逐渐体现,4月份的库存指数首次出现收缩,并且采购经理人采购原料的交货期开始首次缩短,表明库存已经开始逐渐充裕,后续对基础原料的需求将很难出现刚性推动了。那么,在高库存、疲软消费背景下的大宗商品,可能面临一轮大幅调整。
综上,4月份尽管经济数据非常好,但是中国的宏观调控措施可能引发经济下滑,如房地产新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信贷等措施,加上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备库行为接近尾声,大宗商品在两重因素作用下,可能面临一轮深幅调整,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中国。
4月份的美国库存数据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国外库存已经恢复到历史高位附近,备库行为接近尾声。但是,跟上期的判断有些出入的是,目前新订单还没有开始下滑,现货premium也没有观察到下降迹象。
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中国过热、美国正好、欧洲偏冷,决定了一旦大宗商品最大消费国中国开始需求放缓,并且未来可能还有进一步放缓的迹象之时,西方国家最后推动力量衰竭之时,大宗商品在该双重因素打击下可能面临大幅调整,尤其是在可能打击到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产业时,这种疑虑将导致大宗商品超预期的调整。甚至有没有可能,这次的房地产新政,会演变成中国版的房地产次级债危机?
另外需要密切关注的是欧元的空头头寸回补。今年1月初欧元的大幅变动,导致大宗商品快速回升的情形需要密切关注。
混沌投资 付丰海
2010-5-14